中國7年耐藥監測雖然采用的方法、監測的范圍、目的和主持單位不盡相同,但均對中國感染性疾病常見的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藥趨勢勾畫出一幅具有中國特色的耐藥圖。本文對我國7年耐藥監測中主要的致病菌的耐藥機制及體外試驗支持的用藥方案作一回顧。
一.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的主要耐藥問題是耐苯唑西林(MRS),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MRSA、MRScoN)。MRS在住院病人中分離率可達80-92%。MRS對臨床常用的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脂類常常不敏感,對全部β-內酰胺類藥物治療不佳,可選擇治療的藥物甚少,FDA只批準萬古霉素(穩可信)可作為MRS的經驗用藥。
MRS的耐藥機制是由于MecA基因編碼了對β-內酰胺類藥低親和力的蛋白PBP2a取代了固有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有少部分的耐藥株可因為產生高水平的β-內酰胺酶而導致耐藥,但葡萄球菌這種酶、苯唑西林、頭孢菌素類都能接受。
在中國用于MRSA治療的藥物主要用糖肽類藥,萬古霉素(穩可信)和替考拉寧,還有鏈陽霉素和利奈唑烷。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在2002年7月正式公布第一株真正耐萬古霉素(MIC>128mg/L)的葡萄球菌,并提示耐藥質粒是由VRE的VanA基因型轉移獲得,這是必須引起重視的新問題。
二.腸球菌
自1984年自成腸球菌屬,有18個種,與人類疾病有關的是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糞腸球菌約占80%,屎腸球菌占20%。主要可引起人類泌尿系感染、敗血癥、心內膜炎、化膿性腹膜炎和外傷感染。
腸球菌的主要耐藥問題是耐萬古霉素的腸球菌(VRE)和高耐氨基糖苷類的高耐株(HLAR)。收集全國26家醫院耐藥監測結果表明VRE約占全部腸球菌的0-8%,HLAR占耐慶大霉素菌株的60-80%,糞腸球菌與對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的耐藥率分別為2.95%、0.83%,屎腸球菌則為5%和3%。
NCCLS推薦意見:對HLAR菌株,青霉素或氨芐青霉素與氨基糖苷類聯合用藥無協同作用。
腸球菌對青霉素類低水平耐藥,對頭孢菌素天然耐藥。
三.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易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主要菌株,在我國各地區和單位由于環境及壓力不同,所以產酶率有差異。1994年ESBLs分別為10%和12%,2000年分別為25%和30%。2001年分別為35.3%和32.7%。由于產ESBLs菌常對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和單酰胺類藥物治療不佳,使病死率升高。在7年1861株大腸埃希菌中亞胺培南敏感性始終在96%-99.2%之間居首位。頭孢他啶的敏感性居第二,為88%-82.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比單哌拉西林明顯增效,敏感性由30%升至83%。大腸埃希菌對環丙沙星及其他喹諾酮敏感率從54%降至25%。喹諾酮藥物不能作為院內大腸埃希菌感染的經驗用藥。在1448株肺炎克雷伯菌對除環丙沙星以外的抗生素敏感性基本與大腸埃希菌一致。隨著三代頭孢菌素的廣泛應用,產ESBLs菌株檢出率逐年增高,由于ESBL是質粒介導的,可通過轉化、轉導、接合轉移等方式傳遞而造成耐藥菌流行,因此控制三代頭孢菌素的使用可有效抑制ESBLs產生。
四.陰溝腸桿菌
高產頭孢菌素酶是其產生多重耐藥的主要原因,但在90年代已報道,陰溝腸桿菌也可產生質粒介導ESBLs酶,因此使陰溝腸桿菌的耐藥性更高了。7年耐藥監測結果表明對陰溝腸桿菌敏感性最高的是亞胺培南,敏感率分別波動在98%-96%之間。敏感性占第二位的是頭孢吡肟,為76%。其他抗生素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頭孢曲松的耐藥率已高達40%~60%。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分別為62%和51% 。
五.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在中國的耐藥現狀:
近年來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在醫院感染中呈上升趨勢,由41.2%升至47.9%,綠膿假單胞菌醫院感染致病菌的第一位,也是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的第一位,分別占全部革蘭陰性菌25.1%和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的46.9%;不動桿菌占31.0%;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占9.2%。
1、綠膿假單胞菌:
綠膿假單胞菌對11種抗生素的敏感性均在下降,自1994年至2001年對亞胺培南和頭孢他啶的敏感性分別由96%和92%降至75%和79%。按2001年NPRS監測結果顯示對綠膿假單胞菌敏感的藥的順序是阿米卡星(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頭孢他啶(79%)、亞胺培南(75%)、頭孢哌酮/舒巴坦(73%)、頭孢吡肟(71%)。
2、不動桿菌:
不動桿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居高不下,7年中對其敏感性高于70%的抗生素只有亞胺培南和頭孢哌酮/舒巴坦。對其他監測的9種抗生素包括頭孢呋辛、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他啶、頭孢哌酮的敏感性均在40-55%不等。 亞胺培南敏感性始終保持在85%以上,而且自1994-2001的 7年中敏感性還略有升高,敏感率分別為85%、89%、94%、97%、94%、97和 96%。頭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有較大幅度下降,自1996年的88%至2001年為69%。
3、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由于多種耐藥機制使其對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藥率極高,由于產生L1金屬β-內酰胺酶亞胺培南對其天然耐藥。監測結果提示對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敏感性最高的藥是替卡西林/棒酸、頭孢哌酮/舒巴坦和頭孢他啶,敏感率分別為100%、87%和85.7%。對環丙沙星、慶大霉素、阿米卡星頭孢曲松和頭孢噻肟的敏感性分別為35.7%、14.3%、21.4、48.2%和42.8%。
六.要重視亞流行菌株的耐藥問題
在耐藥監測中不僅要重視引起醫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可引起爆發流行的危險菌,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其耐藥性的增長。但對一些亞流行菌株和潛在的耐藥問題更應重視,把潛在的流行消滅在爆發之前。目前,應引起注意的一些危險菌株如耐萬古霉素的葡萄球菌(VRSA),雖然在中國還未曾報道但應積極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嚴格控制有誘導糖肽類耐藥抗生素的應用,杜絕VRSA在中國出現的機會。伯克霍爾德菌、黃桿菌、產堿桿菌廣泛存在于大自然和醫院環境,極易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感染,這些細菌大多存在多種耐藥機制,因此臨床治療難度大,死亡率高。近年耐藥監測結果表明對洋蔥伯克霍爾德菌敏感性最高的抗生素順序是頭孢他啶、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哌拉西林、環丙沙星和復方磺胺的敏感性分別為87%、81%、79%、66%、66%和54%。對黃桿菌敏感性較高的抗生素頭孢哌酮/舒巴坦(85%),另外,環丙沙星、哌拉西林、亞胺培南、復方磺胺和頭孢他啶敏感性分別為66%、62%、42%51%和28%。對產堿桿菌的敏感性較高的抗生素是亞胺培南、頭孢派酮/舒巴坦、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他定,敏感性分別為93%、92%、82%和80%。對復方磺胺和環丙沙星的敏感性分別外為52%和34%。
耐藥監測可以彌補由于細菌報告不能及時獲得的缺陷,在大量、長期耐藥監測數據中總結出本地區、本單位主要致病菌的耐藥規律,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這對降低細菌耐藥率、有效控制醫院感染具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