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細菌的傳播與致病
變形菌屬、摩根菌屬和普雷威登菌屬細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及污水中,為腸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變形菌屬、莫根菌屬、普雷威登菌屬的致病力不強,為條件致病菌,往往在患有原發疾病的病人中引起各種感染,其中以尿路感染最常見,主要由奇異變形桿菌引起,常發生于尿路阻塞性病變的基礎上。由于其尿素酶可以分解尿素產氨,使尿液pH增高,堿性環境有利于變形桿菌生長,并使腎小管上皮細胞受損而易于形成結石。此外,細菌的菌毛可增強其在腎盂上皮細胞的粘附能力;細菌鞭毛促使細菌在尿路中擴散。其他吲哚陽性菌屬包括莫根菌屬、普雷威登菌屬等則可引起傷口感染、肺炎、敗血癥等醫院內感染;斯氏普雷威登菌則是長期留置靜脈導管病人發生菌血癥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變形菌屬還可引起皮膚、耳、乳突等部位的感染,亦可為與其他細菌的混合感染。
二、細菌的生物學特性
變形菌屬、摩根菌屬和普雷威登菌屬都屬于腸桿菌科。具有腸桿菌科的共同特點:革蘭染色陰性,無芽胞,兼性厭氧,可以在普通培養基和腸道選擇性培養基上生長;能發酵乳糖,觸酶陽性,氧化酶陰性,可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具有復雜的抗原結構:O抗原、H抗原、表面抗原;抵抗力不強,加熱60℃30min可被殺死,不耐干燥,對一般的化學消毒劑均較敏感,但對低溫和膽鹽以及染料有耐受力。但它們還具有各自的特點。
變形桿菌屬分成4個種:普通變形桿菌、奇異變形桿菌、產粘變形桿菌和潘氏變形桿菌。其形態具有明顯的多形性,呈球形或絲狀,有周身的鞭毛,運動極為活潑。因此普通變形桿菌和奇異變形桿菌的大多數菌株在普通培養基平板上生長時可蔓延成波紋狀薄膜布滿整個培養基表面,成為遷徙現象,可作為本屬的特征,但這一特性可被石炭酸或膽鹽抑制。而產粘變形桿菌能形成很粘的薄膜層,且能溶血。此外本菌屬的細菌在腸道選擇性培養基上形成圓形、扁平、無色半透明、不發酵乳糖的菌落。能產生硫化氫的菌種在SS瓊脂培養基上的菌落中心呈黑色。本屬的生化特征是硫化氫陽性,苯丙氨酸陽性和脲酶強陽性。此外變形桿菌屬中的某些特殊菌的菌體抗原與某些立克次體有共同抗原,能出現交叉凝集反應。臨床上有時用這些變形桿菌代替立克次體與患者的血清做凝集反應,稱為外-斐反應
普雷威登菌屬包括5個種:產堿普雷威登菌、拉氏普雷威登菌、斯氏普雷威登菌、雷氏普雷威登菌和海氏普雷威登菌。它們的形態染色、培養和生化反應特征都與變形桿菌屬相似,但是它不具有遷徙現象,而且脲酶陰性(雷氏普雷威登菌除外),硫化氫陰性以及鳥氨酸脫羧酶陰性。
摩根菌屬只有一個種即摩根摩根菌。本屬細菌的形態染色以及生化反應的特征也與變形桿菌屬類似,但它也不存在遷徙現象,而且其枸鹽酸鹽陰性、硫化氫陰性以及鳥氨酸脫羧酶陽性。
三、細菌的實驗室檢查
1、標本采集 采集來自臨床的各種標本。
2、分離培養 血液標本先用肉湯增菌培養,尿液、各種體液、痰、膿汁和分泌物標本可直接接種于血瓊脂平板。糞便和可疑食物樣品接種SS和或MAC平板。35~37℃孵育18~24h,挑取可疑的菌落進一步試驗,尤其是注意變形桿菌的遷徙現象。
3、生化鑒定 可從腸桿菌科到屬以及種間進行依次鑒別。
四、細菌的防治
腸桿菌科細菌的不同菌種甚至同種細菌的不同菌株間,對于各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往往有很大差異,因此抗菌藥物的選用應盡可能以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為依據。
由于變形菌屬、摩根菌屬和普雷威登菌屬為條件致病菌,除少數病人系醫院外獲得之感染外,多數病人為院內獲得性感染,其中大部分患有原發疾病。其原發疾病的性質往往是決定感染者預后的重要因原發疾病的性質和預后越嚴重,對病人免疫功能的損害程度越大,則抗菌藥物的療效也越差。
對于嚴重感染的病人,應在送驗標本培養和藥敏試驗尚未獲得結果以前即開始經驗治療,待化驗結果獲知后,并根據病人對治療的反應加以調整。待病原菌分離后應進行藥敏試驗和聯合藥敏試驗,作為選用藥物的參考。此外采用體外有協同作用的抗菌藥物聯合,可提高療效。此外,可以用病人分離所得細菌與病人血清進行血清殺菌滴度測定,滴度在1:8以上者預后較好。
另外對嚴重病人、老年人、新生兒或有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有條件時應進行血藥濃度監測,對于保證有效血濃度,提高療效以及防止和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均有重要意義。